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潘旭临)由李可染画院主办的“二调三叠”王新福艺术作品展2日在李可染画院宋庄院开幕,一百余幅王新福“场景创作”的佳作亮相,展现了自然与生命和谐共处的无尽魅力。
王新福艺术作品展现场。记者 潘旭临 摄
王新福艺术作品展现场。记者 潘旭临 摄
王新福艺术作品展现场。记者 潘旭临 摄
开幕式上,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教授,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姚鸣京先生分别致辞。随后,本次展览总策划、李可染画院院长、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长李庚教授致辞并宣布画展开幕。
王新福,重庆人,1979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水粉画进修班学习。1986年毕业留校从事基础色彩教学工作,师从四川美术学院创始人李有行先生。其作品曾多次参加重庆市和中国美协、国际性艺术展览,连续六届入选法国秋季艺术沙龙展,并获法国文化协会颁发的“金画布奖”。
所谓的“二调”“三叠”皆取自宋词的相关说法,不仅关乎王新福作品的画面结构,而且亦涉及到其意境。
据介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川美学院体系中培养出来的最初一代,王新福具有那一时期艺术家的普遍特质——在现实中敢想敢干,在思想上又尊重经典,在逐渐形成“限色组画系列”“黑影写生系列”之后,又毅然决然地展开了“场景创作”的系列。“场景创作”既是一种写生的状态,也是一种创作的状态,其实质即是“现场性”。
王新福艺术作品展现场。记者 潘旭临 摄
王新福表示,现场给他带来很多快乐,且让他得到了在工作室里无法得到的意味,而这些快乐或意味包裹下的“现场性”,包括了创作主体的语言如何在现场表达,也包括在现场必须克服的困难——除了创作主体与画布、颜料的关系,还有更多的自然环境等因素。
专业和学者出席王新福艺术作品展现场。记者 潘旭临 摄
中央美术学院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表示,王新福的“场景创作”并未一味强调“现场性”而走向或止步于“现场表演”或“现场行为”,而是回到了绘画性的建构,甚至以此刻意标识,展现作品东方性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立场。(完)
中新网广州12月3日电 (记者 程景伟)2023“顶尖舞者进校园”(广州站)活动近日在广州暨南大学拉开帷幕,献上一场极具观赏性和互动性的舞蹈盛宴,让观众们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接下来还将在广东实验中学、中山大学、执信中学、东风东路小学、汇景实验小学举办5场顶级舞者展演活动。
2023“顶尖舞者进校园”(广州站)活动在暨大拉开帷幕。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供图
2023“顶尖舞者进校园”(广州站)活动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广东省舞蹈家协会承办。“顶尖舞者进校园”项目自2018年发起,舞者们的足迹遍及上海、西安、深圳、海口等多地之后,这一站来到“花城”广州。
本次暨南大学活动共有9位舞蹈演员参与,带来了8部优秀作品,包含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国际标准舞等舞种。
一名舞者正在展演。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供图
比如,陆奎文带来的舞蹈作品《少年行》中,少年恣意潇洒、来去自如,如骏马奔驰,在短暂迷惘后继续向前乘风破浪;李美静表演了蒙古族舞蹈《敕勒歌》,她身着绿色长裙,旋转着柔软的身型,随着音乐有力地舞动,展现出了延伸感。
一名舞者展现了高超的舞蹈技艺。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供图
樊婧怡在舞台上演绎了一出朝鲜族舞蹈《飞花蝶语》,动作翩跹摇曳、活灵活现;朱瑾慧表演古典舞《易安醉》,通过优美的舞姿和音乐的节奏变化,展现了李清照的情感世界。
活动开幕仪式上,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勇表示,期望通过更多文艺工作者的努力,让广东的文化事业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舞蹈艺术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用舞蹈传递生命的美好和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