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12月3日电 (记者 蔡敏婕)“2023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3日在广州鸣笛开跑,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雅典奥运会女子跳水冠军劳丽诗等嘉宾作为冠军天团出席,数千名选手齐聚广州塔,用脚步登顶城市之巅。
“2023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3日在广州鸣笛开跑。“2023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组委会供图
当天,经过激烈的角逐,周清兰以18分38秒的成绩勇夺公开组女子组冠军;苏为庆以14分23秒的成绩勇夺公开组男子组冠军,同时创下了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5位阳光特跑团“星星的孩子”完成了2楼到112楼的专业组比赛,组委会在现场为他们颁发了完赛荣誉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赛事通过选手报名费和爱心企业捐赠的方式,共募集款物75万元,至此,广州塔登高公开赛10年来共募得善款超过225万元。
“2023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3日在广州鸣笛开跑。“2023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组委会供图
“现场的选手非常热情,希望能够用自身的影响力让大家更加热爱运动。”苏炳添表示,作为一名湾区的运动员,他感到很骄傲。
“2023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3日在广州鸣笛开跑。“2023第十届广州塔登高公开赛”组委会供图
广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剑在致辞中表示:“经过10年的发展,广州塔登高赛已经成为广州重要的城市地标赛事,吸引海内外众多运动爱好者参与。作为全民健身的活动平台,广州塔登高赛对于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的增长、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有推动作用。”
在本届赛事活动中,社会各界共同启动蓝蜻蜓特别行动,面向全社会发起“体重向下健康向上”的倡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樱樱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攀登‘小蛮腰’广州塔,传递健康向上的积极寓意,同时也呼吁公众重视体重问题,‘管住嘴迈开腿’,积极参与运动锻炼,以应对超重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
据了解,本届大赛吸引了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现场参赛,完赛选手可通过广州塔登高公开赛微信公众号下载成绩证书和参赛照片。(完)
中新网宁波12月3日电(记者 林波)争取前沿新材料、未来网络等优势领域列入国家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名单;设立未来产业研究院、未来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容错机制,让国有资本敢于投资未来产业……近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阿拉甬商有话讲”第四场协商会上,来自该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委员、首席科学官、民企“掌门人”等业内人士聚焦未来产业,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阿拉甬商有话讲”第四场协商会现场。宁波市政协供图
众所周知,未来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带动作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先导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未来产业不仅成为大国竞争新赛道,也成为区域发展新态势。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先行推进未来产业发展,纷纷出台实施专项规划。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未来产业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成果。
未来已来,未来产业如何“来”?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副所长王立平看来,原创技术将是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基础研究是发展未来产业的源头动力,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以取得重大原创成果是发展未来产业的根基。
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是王立平所在的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三大优势方向。
“争取前沿新材料列入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王立平建议在未来产业布局上更多聚焦于发展前景和趋势相对清晰,国家导向明确、当地基础扎实,高度契合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产业方向。
未来产业可以说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更需要科技创新。作为民营经济大省,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是浙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享受不到国家级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方面的政策。”作为一家以技术为导向的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行根表示,中小型企业普遍在创新中遇到“人才瓶颈”,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
“制定人才扶持政策,汇聚人才引育新动能。”励行根建议,政府部门出台高端人才的激励措施,对口扶持职业上的规划或人生发展前途;健全小型科技企业高端人才体制,让高端人才愿意留在小企业,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撑。
记者注意到,在完善人才引育体系方面,《意见》也指出浙江将以产业需求牵引产教融合,打造卓越工程师团队,实施“启明计划”等引才工程,加强未来产业领域高层次制造人才引育。
“生物医药产业就像一个‘热带雨林’,既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有藤蔓、草本植物;这个产业的产业链很长,需要各种专业领域的上下游企业来共同打造。”在来凯医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科学官顾祥巨看来,在未来产业中,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成长、高回报性,但同时也需要前期高投入。
顾祥巨表示,如今不少地方政府对于创新药企业出台了创新政策,比如只要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的,就可以择优给予临床前研发费用40%的资助,他希望当地政府部门可以有更加创新的政策来支持这样的未来行业,敢于在还没有临床数据的时候就投入。
宁波一新能源汽车工厂生产场景(资料图)。林波摄
诚然,未来产业是支撑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从0到1”的产业,发展趋势不易预测。
基于此,浙江正紧抓“未来风口”,引导多元主体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开展创新,引领新一轮产业业态创新。
以宁波为例,其经济现实状况是,制造业、外贸、港口等传统产业占据了“大壁江山”。2023年9月,宁波酝酿多时的《宁波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将着力培塑前沿新材料、未来智能、元宇宙、未来能源等九大未来产业赛道新优势。
“我们要像过去抓工业、抓出口、抓招商一样抓科技创新、抓未来产业,锚定目标、坚持不懈,奋发图强、奋起直追。”在宁波市政协主席徐宇宁看来,对宁波来讲,发展未来产业,不是简单地要发展一个新的产业门类,而是着眼于实现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这个奋斗目标,着眼于实现“两个先行”示范的总体要求,着眼于确保宁波未来几十年的竞争地位。
如今,在浙江,前沿新材料、未来网络、元宇宙、未来医疗、柔性电子等一批未来产业分散各地,但其串珠成链、加速聚集,让发展之潮奔腾不息。(完)